查看原文
其他

911事件幸存者:人生不一定有明天

槛外记 2023-11-30


陈思进,“911”事件的幸存者之一。灾难发生当天,他逃出世贸大厦后不到3分钟,大楼就轰然坍塌。与他同行的300余人成为最后一批逃出世贸双塔的幸存者。


接受记者采访时,在“911”事件中劫后余生的陈思进缓缓地开了腔,用平静的语气回忆起10年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噩梦般的经历。



01


命运弄人,“911”前两个月举家移居美国

仿佛命中注定一般,2001年6月底,40岁的陈思进与妻子小玲离开了生活3年之久的多伦多,重返曾经留学、工作之地——美国纽约。他未曾料到,两个月后,震惊世界的“911”恐怖袭击事件发生,陈思进办公地点所在的世贸大厦北楼在这场灾难中轰然坍塌。

在此之前,陈思进在加拿大一家金融软件公司任高级工程师,彼时,美国股市已经跌了一年,许多公司开始裁员。雄心勃勃的陈思进义无反顾地决定回纽约重整旗鼓,二度挑战华尔街。2001年6月30日,两辆面包车载着夫妻二人重返繁华的大都市纽约。而他做梦也没想到,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正悄悄走近。


2

灾难来袭,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猛推了一下

2001年9月11日8时15分,陈思进走进了位于世贸北楼80层的8067号办公室,像往常一样,他走到窗边欣赏曼哈顿的景色。

 回到座位上时,电脑显示的时间是8时43分。突然,他感到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猛推了他一下,身体随之急速前倾,差点儿撞到电脑屏幕上。他有点蒙了,下意识地有点恼怒:谁在开玩笑?然而回头一看,他惊得后背发凉,身后根本没有人。

他见其他同事纷纷站了起来,脸上现出惊恐的表情。“同事们顾不上带东西,纷纷撤出办公室,进入走廊去寻找通向楼梯的出口。”陈思进说,初来乍到的他没有意识到事件的严重,还不紧不慢地把手表、文件、书籍、音乐CD等都留在了办公桌上。“很快就会回来的”,他想。

谁也不曾料到,此时,110层的世贸大厦北楼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。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班机撞到了大厦的93层,熊熊烈火从86层开始烧起。飞机上的69吨航空燃料倾泻进大楼中,引发了爆炸。曾经雄伟的世贸大厦失去了往日的尊贵体面,它狰狞地张开了吞噬生命的血口。

全世界都震惊了91


3

患难真情,人们互相鼓励:我们没事的!

当世界各地的观众揪心地看着这场灾难的直播时,困在大厦中、距离起火的86层仅仅6层之遥的陈思进尚不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。他只想给妻子小玲打个电话,但电话、手机信号全部中断,这让他隐约感到事情不妙。

世贸大厦的电梯是分两段运行,以78层为中间点。逃生必须先到78层,再找到别的楼梯才能继续走下去。陈思进与众人到达78层时绝望地发现,宽阔的楼面像一个迷宫,他们找不到出口!从高层疏散下来的人多了起来,气氛变得越发紧张。

此时有人发现,78层的8个出口已经全部卡死,由于大楼金属结构严重变形,安全门无法用钥匙打开。三个人高马大的美国人站了出来,喊着“一、二、三”,齐力用血肉之躯撞击金属门。回忆往事,陈思进深吸了一口气,“其中我的一个同事,后来被发现肩膀的骨头都撞碎了。”

一个出口的大门终于被撞开,约一米宽、按逆时针方向下旋的楼梯出现在人们面前。虽然这是唯一一条通往“生”的出路,但人们没有蜂拥而上夺路而逃,大家自动把挨着扶手靠里的左侧道让给老人和女士,男士和青壮年则绕着大圈走。

一切井然有序,没有惊慌和喊叫。“我们没事的!”……陈思进听到善意的轻声鼓励,心头涌过一股暖流。


4



   生死浩劫,逃出后3分钟大楼瞬间坍塌

行至18层,背着沉重消防器材的消防员和警察开始从楼下向上冲。“场面让人动容”,陈思进回忆说,他们自知生死未卜,依然向着危险狂奔。

慢慢地,人们知道了这不是炸弹爆炸,而是飞机撞上了大楼。陈思进听到一个男子打电话给他的爱人,场面仿佛好莱坞电影中生离死别的镜头!男子柔声细语道:“我答应你,我一定回来!万一无法再见到你……亲爱的,我爱你!”

当陈思进终于逃出大厦时,他疲惫得几乎要虚脱,从80层走到一楼大厅,他整整用了一个半小时。逃出来的人激动地高呼:“我出来啦!”此时,陈思进与同行的幸存者没有想到,他们是双塔中逃出的最后一批生还者。

陈思进没命地向北奔去。两三分钟后,他逃到一座桥下。突然身后响起震耳欲聋的轰鸣声,夹杂着恐怖的人的惨叫声。回望时,北楼像一块融化的巧克力一样坍塌成废墟,万千繁华,刹那成空。

同时,大约40层楼高的浓烟像翻腾的海啸一般急涌而来,这场景让他不由得想到“末日”、“人间炼狱”,他不忍再看,拼命狂奔……


5



劫后余生,思考人生


永远望不到尽头的旋转楼梯、葬身火海不断呼号的人群……跑啊跑啊……在“911”过去的3个月时间里,这样的噩梦如影随形。陈思进形容自己“晕晕乎乎”的,总也不相信发生的一切是真的。恐怖袭击的惨烈画面刺激着陈思进脆弱的心灵,那时他根本没法看电视,也有意回避再谈及“911”的话题。

接下来的几年,通过写作和接受采访,陈思进的郁结和压力得到了释放。他轻松地告诉记者,自己可以观看《2012》等灾难影片,也并不会引起不适了,但总有一些影响和痕迹难以磨灭。“911”事件两年后,他的妻子小玲发现他得了恐高症,如今他住酒店会下意识地选择10层以下的房间。

陈思进回首人生,发现自己的内心在“贪婪”的华尔街得不到安宁。他不愿再做“赚钱机器”,而是重拾童年的作家梦,开始关注财经文化领域并选择用中文写作。随着《金融让谁富有》、《绝情华尔街》等多部财经类畅销书的出版,他完成了从证券公司副总裁到金融作家的角色转变,实现了自身定位的“成功”——靠自己喜欢的职业谋生,并做出成绩。

6

人生不一定有明天


记者:逃生过程中,有没有人给您提供了特别的帮助,让您印象深刻?您与同行的幸存者是否保持联系?
陈思进:我很感激用肩膀为大家撞门的同事,如果他们晚撞开3分钟,我们300多人都没命了。其中我那位撞碎了骨头的同事Dan Jobs第二天上了《USA Today》的头版,一周后打着石膏上了CNN。如今,同事们都渐渐地离开了纽约,不过,我们经常通电邮、电话。
记者:作为一名幸存者,“911”事件十周年对您个人的意义是什么?
陈思进:每当回忆起“911”,或在平时工作、生活中遇到困难,只要想起那天数千陨落的生命,再难的沟坎都能闯过去。正因为看到了人生无常的一面,我意识到人生的繁华、苦难、梦想和欲望,在顷刻间都有可能纷纷落下,我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变化,开始重新思考人生,思考活着的意义。
记者:今年“911”您将做些什么?
陈思进:2002年至2004年,我都会在当天参加悼念活动。今年暂时没有特殊的计划,应该会默默为遇难者祈福。
记者:“911”事件给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?
陈思进:人生不一定有明天!物质追求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了,生命、亲情、爱情、友情太珍贵了…物质追求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了,真正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,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。


陈寅恪眼中的敦煌美
邓晓芒 | 忏悔与自欺: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意识
《优秀的绵羊》:为什么很多人名校毕业,却终生平庸?
二十世纪的堕落:一战篇
纳粹“利维坦”:人民为什么支持希特勒
《1984》是如何来到中国的
独木不成“林”:林徽因和她的时代
梁启超:一个亡命者
世界“慰安妇”纪念日 | 她们的伤痛,不容忘却
一百年前的老北京,美得简直不像话
肖斯塔克维奇的尴尬:一个苏联人在纽约
内藤湖南|清朝政治的特色
熊培云:不要活在新闻里,这个世界并非你看到的那样
直隶赈灾:18世纪的行政体系与危机应对
刘瑜:俄罗斯为何走到今天这一步
海明威:硬汉就要喝最烈的酒,钓最大的鱼
我们正在丢失的10样东西:再也找不回来了
书房是灵魂居所,但好书房不止于书
寻梦与归来:王道士之死
葛剑雄 | “天下为公”何以成了“天下为我”
梁启超死后40年,梁思成揭惊天秘密
熊培云:我一生追求怎样的故乡,就在怎样的故乡度过一生
一套书轻松读透119位诺奖大咖,值得收藏!
易中天:中国的文化土壤,无法产生严格意义上的信仰
雷颐:良知为何瘫痪
蒋勋:美学的本质或许是“孤独”
袁伟时:我真正彻底地醒悟,是在年过花甲之后
葛剑雄:躲在历史里自娱自乐,赢得不了别人的尊敬
林毓生:好的社会不是设计出来的
丛日云:自知无知,不是一个人的美德,而是起码的教养
一旦社会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,社会就会鼓励娱乐和体育
宝藏中国——超适合和孩子宅家共读的科普绘本!
文比王阳明,武比郭子仪,谋略不输诸葛亮,却是人们口中的“平庸之人”
看见无数的她,照出心中的我
读这些书,了解中国历史
易中天:人生若不读曹操,活该被社会毒打几百遍
刘慈欣少年科幻系列:4个必读理由孩子无法拒绝
王朔:《纪年》这并非一部历史小说,这是人的故事
生死之外,并无大事
滔滔不绝很容易,可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交谈 | 文人作家们的浪漫情话
《道德经》里,藏着中年人最好的修行
事繁不慌、事闲勿荒:晴雨难料的当下,学学古人安顿身心
真正的情欲大师:终其一生,我们寻找爱,也被爱寻找
来吧!来揭开历史厚重的幕布
这个男人,写透了人性的爱与欲
“美学四大名著”,鲁迅、朱自清、汪曾祺一生力荐!
上野千鹤子:人生中有选项,对于女性非常重要
显微镜下的大明:从细微处窥见大明帝国

点“阅读原文”了解更多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